星際效應是一部塞滿太多訊息的電影,根據導演的說法,觀賞這片還會根據觀賞者的經驗而有所不同,實際上也的確如此,也許還沒有兒女的,可能還不太懂主角歸心似箭般的心情,也許對於時空理論沒這麼多想法的,會覺得導演在瞎扯淡,片中也放進很多科學理論,雖然片子很長(169分),但仍然會讓觀眾看得眼花撩亂,在加上劇情曲折離奇,引起了不少討論跟分析,這情況很像導演先前的片子『全面啟動』那樣,挺有趣的。
底下的感想可能會跟劇情有關,雖然知道劇情不影響整片觀影的感受,但若不想被爆雷的,也許可以等看完電影之後再來看看囉。
導演的私心與對女兒的愛
在看電影之前,就有文章在說這部電影是導演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尤其是開拍時的電影代號就用FLORA’S LETTER(正好是導演女兒的名字)。沒看之前覺得很好奇導演會怎樣把這樣的情緒崁入一部片名很科幻的電影中呢?
穿得很正式的本片導演跟imax攝影機的合照 |
結尾的安排也是一個梗,除了圓滿了一開始主角給女兒的承諾,但也呈現了忙於拍片的導演,間斷的看到小孩成長的狀態,畢竟忙碌的人很少意識到時間流逝的飛快,而真的體會到時間的殘酷時,很多事情已經不復記憶中的畫面了。
可惜再見面,已經不是同年了。 |
值得一提的是,長大後的墨菲只是嘴硬,其實她仍然很想她老爸的,證據就是兩個人穿的外套是同一個款式的,說不定還是同一件呢。
地球與人類
片頭一開始就點名了沙塵暴跟植物滅絕,這兩個重大因素導致人類糧食短缺,並且因此逼迫人類得放棄其他科技的進展,大部分的人都得朝向餵飽肚子的種田工作,聽起來很諷刺,不過卻是目前地球的狀況呈現,只是沒有影片中那麼的嚴重罷了,片子並沒有點名時間點為何,但想必就在不遠的未來而已,但卻讓我想到火星的狀況,雖然尚未證據顯示火星很久之前跟地球類似,但從電影中的劇烈沙塵暴效果看來,地球要變成火星那樣也是時間早晚而已,希望不要有那樣的一天到來。
長大後的墨菲,穿著跟她爹一樣的外套 |
滿滿的科學知識
這片如果真要好好了解,可能要上好幾年的物理課程才行,網路上有許多相關的文章都有針對片中提到的科學知識,進行深入淺出的介紹,甚至還附有圖片解說,所以就沒有在這裡特別說明什麼,比較特別的是因為導演諾蘭非常熱中於真實呈現現實該有的資訊,所以本片找來科學顧問針對片中的相關天文物理資訊進行確認,避免太過於幻想成分的內容放在電影裡頭,據說唯一放行的浪漫幻想,是那個導演刻意放在冰凍星球裡的設計,諾蘭用一個俏皮的方式呈現,有看過的朋友想必應該也記憶深刻吧。
登月小艇被破壞,是一個暗示。 |
很美卻很危險的那個洞(其實是球體) |
片中還有闡述次元空間概念,以及存在其中的生物的狀態,這點算是裡頭最具視覺效果呈現的部份吧,開始主角要離開女兒前往尋找適合人居住的星球時,跟女兒說到:父母註定要成為兒女未來的鬼魂,會說這句話,有一部分是為了要安撫女兒(因為她房間的書櫃有書會突然掉下來),一方面也擔心自己如果這趟出去回不來,象徵性的暗示女兒會一直在她身旁守候,不過當主角跨進不同次元之後,才發現自己成了自己的預言證明者,難怪他一開始會這麼的情緒激動了。
這故事告訴我們,指針手錶還是很好的喔~ |
另外這也讓我想到,守護靈的部份,會不會也是如同主角父女那樣的,是我們熟悉的人在照看著自己,甚至是未來的,屬於脫離輪迴的,比現在更好的自己在照看著,又或者是自以為活在當下的我,其實都是未來的我在反覆觀看學習與成長的當下呢?想著這些就讓我覺得,難怪有些影評跟導演覺得這部片的野心非常之大。
一小時等於七年
片中一行人穿過蟲洞之後,前往的第一個星球,因為這星球距離黑洞很近,以至於產生劇烈的時間差,在那星球待一小時,相當於地球時間過了7年,也因爲在上頭出了意外,就讓在太空站上的人等了23年之久,這種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差別,就讓急於回家的庫柏只能看著多年前的視訊熱淚盈眶,確又無能爲力。
其實海龜是龍宮派來的有機太空船來著。 |
王質大概是走山路遇到魑魅魍魎了(大誤) |
復古科技風下的封閉科技發展
電影裡因為人類處在糧食短缺的狀態,所以大部分的人力與資源都投入在糧食生產,以至於其他的科技都沒有跟著進展,就連NASA 都得偷偷摸摸的在偏遠地點研究航太相關客機,學校裡除了高資優的學生得已學習自己想學的之外,其他的都一律往農業科系發展,為了不讓學生有太多妄想,也把登入月球的歷史改寫,當然人類是否真的有去月球插旗,現在還是有不少懷疑的論點,不過至少目前是認定有的,片中的舉動,感覺上是整體的社會氛圍已經到達了只想溫飽而不想做無謂的浪費,也難怪NASA的研究得秘密的進行。
冬眠箱的設計也挺妙的,泡在液體中而且不是冰凍的。 |
不過說到飛機,總覺得哪裡怪怪的,從地球出發時得靠火箭才能飛去跟太空站集合,可是在其他星球都是可以即刻原地起飛,甚至還可以直接衝出該星球的大氣層,實在是太神奇了XD。
新型態的移動式水車(大誤) |
片中的科技其實很復古,比較高科技的觸碰機制都很少看到,人們連傳統手機都沒有,主角的筆電也很復古,太空船的按鍵大多數都是真的轉盤跟按鈕(應該跟操作機制有關,如果觸碰機制反應過慢,可能就導致太空船失事了吧),最厲害的高科技應該就是黑呼呼又一整個四四方方的機器人啦,初看覺得有點好笑,走路也有點詭異,不過看得出來當時的人(主角跟NASA)的人都還蠻熟悉這種機器人,甚至有把他們當成人類來看,尤其是主角還會想小聲的跟機器人說話,甚至還會打屁開玩笑之類的,而且還是很值得信賴的對象,等到這外星人跟上第一個星球發揮急救的功能時,我才發現真的小看這黑方塊了,他簡直可以比擬星際大戰裡面的R2-D2了(尤其是片尾他搭上飛機的時候),另外有看過太空漫遊2001的人,應該也會覺得似曾相識吧,不過雖然這機器人智能一流。功能也非凡,但整體外觀卻很不高科技的感覺,也許這正是導演諾蘭喜歡的味道吧。
imax與膠卷
喜歡膠卷拍攝的導演諾蘭,這次採用了更多使用imax鏡頭拍攝的電影畫面,讓畫面呈現更壯觀的視覺效果,不過這樣的效果,還不是隨便找戲院就能看到,目前台灣只有大直美麗華的imax能看到全畫面比例,用膠卷播放的版本,就個人感覺上真的氣勢十足,尤其當主角要從黑洞飛躍衝刺的時候,感覺好像人也跟著在裡頭一樣。
這邊可以看出各版本的放映差異(用別部電影內容來比較的) |
但缺點也是有的,個人覺得大直美麗華投射的影像亮度有點偏暗,有些暗影較多的畫面,特別是螢幕四周的影像會有點看不清楚,感覺上數位imax就沒有這個問題,但相對的就被裁掉上下一大節畫面,其實如果一般人看,沒看到裁切的畫面,似乎也不會影響觀影的效果,不過就少了些氣勢吧XD,另外大直美麗華的imax字幕是另外機器投射到螢幕上的,我看的那場一開始字幕有延遲放出跟亂跳,也因為有另一層投射,當畫面偏暗的時候就會感覺到字幕區有一塊比較亮的地方,也是美中不足之處,只是整體而言,在大直美麗華看imax的效果還是挺不錯的。
塞滿想法,等待觀眾經驗共鳴的電影
隔了兩年,諾蘭又端出了一盤很有趣的大餐,這次的大餐沒有那麼明確的正邪兩派,大部分都是人類跟自然現象的挑戰,面對許多看起來已知,一知半解跟未知的宇宙現象,人真的非常的渺小,而在尋找新殖民地的過程中,其實也反向的告訴我們,地球對於人類是有多麼的珍貴與稀有,這種通篇不提環保但骨子卻蘊藏著環保意識的設計,似乎也不多見,當然,最重要的,『愛』更是貫穿本片的唯一主旨。
因為有了愛,遇到多艱辛的困難,總是有辦法解決的。
這個畫面也太妙(完全不會在電影出現) |
想了解電影相關科學知識的,可參考此連結
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4416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