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5日 星期六

KANO: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



因為個人的喜好,歷史劇情片常常不會是我上影院的第一選擇,再者對於先前賽德克巴萊這片部分特效過於簡陋的印象,讓我有點擔心這次的視覺效果,在加上對棒球以及棒球電影沒有那麼熱愛,所以並非是首週就衝去看。

不過很多事情真的都是講究緣份的,先說感想是,我還蠻喜歡這部片的,就算裡頭的特效有些還是假到不行,但整體的表現明顯好很多,而且跟同期講台灣歷史的電影來比,真的好太多太多,除了呈現出一個時代的縮影外,我能深深感受到編導想要透過這部片傳遞出來的訊息。

空洞總覺得故事劇本是一部電影的根骨,不一定要寫得很完美工整,但必須要有能說出一些能讓觀眾引起共鳴的內容,才不會流於空洞,或成了技術展示的堆疊畫面,當然這並非是賣座片的需求,但卻會是成為經典必要的條件。

kano敘述1931年,嘉農棒球隊在日籍教練近藤兵太郎的帶領下,從完全沒有勝過一場,到最後成為黑馬,成為第一支打入甲子園決賽的台灣棒球隊伍,就故事本身而言,是極佳的勵志題材,尤其對照片頭片尾,這群高中生的轉變,就可以看到近藤教練對他們的影響甚深,甚至連近藤教練也因為這樣解開糾結心中多年的結,感覺就很像是一部公路電影,每個人都在電影結束時,有很大的改變,只是他們的交通工具是雙腳跟棒球,然後一路跑向甲子園這樣。

在甲子園比賽結束後的合影

電影算是很盡職的去呈現那個年代的環境,包含語言這件事,全片幾乎都是以日語發音,有些人會覺得不以為然,但老實說,在那個年代要是全程都是中文發音,那才更奇怪吧(望向某部片),再者故事的角色大都是日本人與台灣住民的互動,以當時的狀況就應該是日語多而漢語少的情況。另外也有些人覺得把日據時代拍起來太過於美化,就歷史的證據來看,當時的日軍迫害台灣住民是有的,但也有對台灣有貢獻的日本人啊,若因為覺得討厭而反對,反而是扭曲歷史的存在吧。

電影除了棒球隊訓練過程,以及到甲子園的比賽點滴這條主線,也有其他線來充實整個環境的描述,如完成嘉南大圳的前後農民的對照,甚至也讓建造主導者八田與一出現,雖然有些不符史實,但對故事想要傳達的堅持精神卻相當貼合,另外不得不提木瓜釘這個梗,剛好符合這群學生本業所學,又很貼切當時球隊的狀況,更呼應結尾的安排,完全沒有浪費這個寓意,實在是整部戲的大亮點,可想見劇本應該有經過很完整的思考規劃(再次望向某部片)。

不過可惜的是,視覺效果上,尤其是部分結合動畫與真人演出的部份,放在大螢幕上看就覺得不對勁,比較印象深刻的是高空俯瞰甲子園棒球場那段(看起來太朦朧),以及片尾一行人搭船回台灣時,鏡頭從球員所在的甲板一路後退直到鏡頭拍到整艘輪船的片段(明顯有動畫感,且刻意合上的船上其他人的動態也漏了破綻)。
 讓八田與一融入KANO的故事中

另外在比賽拍攝坐滿全場觀眾的部份,太刻意要展示出各隊啦啦隊的動態跟樣貌,卻沒注意到跟一旁觀眾群動畫的銜接,有時候都覺得似乎剪掉也無傷大雅,並不會影響劇情的鋪陳,有了好像也只是增加眼花撩亂的畫面,或許是想要呈現出當年的情況,以及不想浪費先前投入的製作內容(啦啦隊演員的衣服,排練等等),但反而弄巧成拙有了反效果。

有時候會覺得,雖然這次導演並非魏德聖導演拍的,但整體的感覺仍具備魏導的風格,對細節的講究,以及對人的描寫,對情緒的紀錄都有一定的水準,不過似乎也都有無法取捨片段的狀態,片子雖有三個小時

整體來說,這部片應該是今年除了甜蜜殺機之外,又一部極佳的國片,甚至他的格局已經拉升到了足以成為經典的地位,裡頭的幾個想傳遞的想法,諸如『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近藤教練選人才不分種族的想法,八田與一耗盡十年心力打造對台灣農業有幫助的水利工程,對照台灣目前的狀況,更顯得格外有意義,希望大家都能效法這些先賢的精神,讓電影不再只是三小時的娛樂,而是一種精神上的提醒叮嚀,以及對人生目標重燃激昂鬥志的來源囉。(結果這篇文章結尾好像太勵志了,哈)
搭船前往日本前的合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城市獵人 CityHunter Netflix 真人電影版 _ 傳說級色迷迷英雄再現

城市獵人這套漫畫是小時候第一個接觸的成人類型漫畫,那是表哥買的漫畫,隨便亂放,但我看了之後很喜歡,高中聯考前還省吃儉用買了整套下來。 結果表哥都說我在看色情漫畫,當下覺得孟波只是很色,然後勃起的時候有很多特技表演🤣,後來是覺得還蠻色的,但真的跟18禁的漫畫,還有蠻大的距離。 因...